经济学科两篇论文在《经济研究》同期发表

近日,经济学科师生合作的两篇学术论文在《经济研究》2020年第10期正式刊出,分别是:(1)经济学院统计系与王亚南经济研究院(WISE)郑挺国教授与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王霞副教授(WISE 2013届博士毕业生)合作完成的“基于实时信息流的中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测度”;(2)经济学院金融系蔡庆丰教授与其本人指导的博士生陈熠辉、硕士生林焜合作完成的“信贷资源可得性与企业创新:激励还是抑制?——基于银行网点数据和金融地理结构的微观证据”。

 

基于实时信息流的中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测度

王霞、郑挺国

 

摘要: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作为宏观经济测度的重要指标,反映了宏观经济系统的不可预测程度。由于宏观数据信息发布的时点不同,这种不可预测程度可以通过实时发布的宏观指标信息与其预期的偏差构建。本文在搜集我国实时碎尾数据集的基础上,采用混频动态因子模型,构造了我国日度宏观经济意外指数和不确定指数。进一步地,本文研究了该宏观经济不确定指数与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冲击对利率存在负向影响;在经济波动较大时,经济衰退会导致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提高,而在经济平缓时期,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则是引起经济下滑的因素之一。

 

信贷资源可得性与企业创新:激励还是抑制?——基于银行网点数据和金融地理结构的微观证据

蔡庆丰 陈熠辉 林焜

 

摘要:本文以上市公司周边银行分支机构数量作为代理变量,从金融地理结构视角探究信贷资源可得性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以邻近的银行网点数量为代表的信贷资源可得性越高反而抑制了企业的研发投入,并且这种抑制效应在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中更为明显;同时,这种抑制效应主要源自国有大型银行,而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中小银行的信贷投放更积极有为,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机制检验发现:信贷资源会通过加剧企业的“过度负债”抑制研发投入;进一步,企业可获得的信贷资源越多却并未增加研发投入的原因在于进行了更多的“过度投资”,并将更多的信贷资源投入到房地产行业。本文的研究为我国近年来企业杠杆率高企、产能过剩却又创新不足等现象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金融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政策参考。

 

郑挺国,吉林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罗格斯大学统计系(公派)博士后。现为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统计系和王亚南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理事。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与政策分析、宏观计量经济学、金融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先后在《经济研究》(11篇)、《经济学(季刊)》、《管理世界》、《世界经济》、《金融研究》、《统计研究》、Journal of Econometrics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Journal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 FinanceStudies in Nonlinear Dynamics and EconometricsEconomic ModelingChina Economic Review等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共发表论文近70篇。曾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国家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福建省特支“双百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国数量经济学会优秀论文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蔡庆丰,厦门大学金融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现任厦门大学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厦门市政协委员,人资环农委副主任(兼),研究领域为资本市场与公司金融等。已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和《南开管理评论》等权威核心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目前已独立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金融危机应急课题1项,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福建省发改委等企事业单位的委托课题。

 

陈熠辉,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2017级博士生,导师为蔡庆丰教授,已在《中国工业经济》、《南开管理评论》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研究兴趣:公司金融与资本市场。

 

林焜,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2019届硕士毕业生,导师为蔡庆丰教授,全科通过CPA,现为安信基金研究部食品饮料研究员。

 

(经济学院  周梦娜)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86 592 )2186183
电子邮箱:jjcw@xmu.edu.cn
通讯地址:中国福建厦门大学经济楼
邮政编码:3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