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MM2013年春季报告:今年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总的说来,今年我国经济仍将持续健康发展,GDP增速将回升至8.23%CPI将达3.11%。尽管CPI将比去年小幅增长,不过,民众不用过于担心,通货膨胀不会严重。这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对今年中国经济做出的预测和判断。

 

223日上午,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联合在京举行“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高层研讨会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春季预测发布会、China Macroeconomic Outlook 首发式”,公布对中国2013年至2014年共八个季度的宏观经济主要指标的预测及相关政策模拟结果,并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评价和展望,提出政策建议。

 

这是课题组第十四次发布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预测与政策模拟结果。CQMM是由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持研制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可用于进行短期宏观经济走势预测和模拟宏观政策效应。

 

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张东刚,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建发,施普林格出版社执行编辑Niels P. Thomas等先后在发布会上致辞。张东刚说,作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把宏观经济模型的研究作为中心主打产品,以数据库支撑,汇聚广泛创新元素,坚持开放与合作,积极探索,深入研究,寻求突破,产生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取得了可喜成绩。他表示,“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以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放为支撑,以数据为强大的利剑,结合中国的实际进行开创,每年所发布的这些指标,或者说预测,都是能够用实践证明是近似的,甚至是准确的,从这个角度反证一下研究的水平。希望中心能借此机会认真吸取专家意见,聆听媒体提出的好问题,进一步做好基地和品牌,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和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李建发说,本次会议是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的第14次发布,多年来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在经济参考报的合作、国内外的学者关心支持和新闻界的朋友们积极参与下,这项研究不断改进和完善,逐步走向了世界。他表示,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是厦门大学创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一个成功案例,我们很高兴地看到,经过多方努力,围绕着“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的研究和开发,围绕着中国宏观经济高层研讨会,又形成了新的合作格局,为在世界范围展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宏观经济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

 

Niels Peter Thomas说,施普林格出版社已经与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达成了协议,今后每年至少出版两次宏观经济报告,施普林格作为全球领先的出版集团,接受的都是最高水平的学术著作。他表示,出版China Macroeconomic Outlook之所以选择厦大,外部大环境是全球读者对中国经济发展非常关注,而内部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他们想为读者呈现最精确的中国经济发展数据,并且想告诉大家,中国学者在宏观经济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是高水平并处于前沿的。

 

发布会后,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还举行了以“财政调整与改善民生”为主题的“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高层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特聘顾问王洛林、财政部综合司副司长汪义达、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张东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善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树成、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等100多人参加了会议。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中新社、中国日报、华尔街日报、香港《大公报》、澳亚卫视等海内外40多家媒体到会采访,《经济参考报》对发布会进行了全程图文直播。

 

今年经济主基调:持续回暖

 

未来的一年,“回暖”仍将是经济主基调。课题组表示,尽管仍存在着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但2013年中国经济仍将持续健康发展,GDP增速达8.23%,比2012年提高0.43个百分点。

 

随着经济整体回暖及外部经济体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今年CPI也将呈回升趋势,预计保持在3.11%的水平,比去年增加0.47个百分点。不过,课题组说,民众不用过于担心,因为尽管存在输入性通胀压力,但稳健性货币政策的持续实施仍可避免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进出口方面,课题组说,随着欧元区经济不确定性的下降和美国经济的持续复苏,2013年,我国进出口增速将有所回升,但贸易顺差会进一步缩小。以美元、按现价计算的出口增速将增至12.22%,同比上升4.3个百分点;进口增速将提高到17.83%,同比上升13.53个百分点。

 

课题组认为,今年这种经济稳定增长的“回暖”态势将会为我国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及深化改革创造良好条件。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调结构、转方式”的切入点

 

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就是结构失衡问题。而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是改变目前“失衡”现象的根本措施。

 

课题组认为,当前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中有两个重要比例关系值得关注、调整:一是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二是居民内部不同收入组别之间的收入分配比例。

 

经过研究,课题组发现:自2000年以来,中国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持续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政府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迅速上升。

 

那么,如果对政府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进行适当控制和减缓,并将因此减少的这部分收入用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时,经济增长速度会有怎样的影响?经济结构失衡现象又能否改善呢?

 

为此,课题组应用CQMM模型对之进行了模型模拟,欣喜地发现,当适度控制从而减缓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并将因此减少的财政收入通过一定方式——减税或转移支付——转移给城乡居民尤其是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时,会出现“经济稳定增长、收入差距缩小、居民消费增加、投资比重降低、进口扩大、出口降低、内需扩大、贸易顺差缩小”等一系列良好经济反应。

 

课题组认为,在现今经济形势下,这样的政策不仅可行而且必要。

 

(李静 崔庆炜)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86 592 )2186183
电子邮箱:jjcw@xmu.edu.cn
通讯地址:中国福建厦门大学经济楼
邮政编码:3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