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海峡导报】高中毕业出国留学不可错过的第一堂课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留学人数激增,许多人都把出国留学当作成为国际化人才的必要过程。2011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已达33.97万,2012年出国留学人数同比增长17.65%,再创历史新高,预计接下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留学生人数还将持续井喷式增长。此外,低龄化留学的趋势日趋明显。调查显示,在有留学意向的高中生中,59%的高中生计划高中毕业即出国读大学,远远超过计划在国内完成大学学业后出国读研的14%的比例。然而,伴随留学大众化及低龄化而产生的问题也随之接踵而来。许多低龄留学生由于知识储备较为不足,身心发育较不完备等因素的影响,出国后普遍出现了无法适应国外全英的教学模式,无法从中学学习顺利过渡到大学学习,无法融入当地文化等问题。为了将国际化的办学理念惠及广大中学生并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攻克出国后面临的难题,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际教育合作中心联合欧美澳名校共同开设了针对高中人群的1+3本科留学准备课程项目。该项目能最大程度上解决学生家长的困扰。

 

海归外教来助阵,英文授课趣味多

厦大经济学院国际教育合作中心主任Chris White博士在中国任教多年,教学经验丰富,他总结到:“目前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他们不能积极有效地利用资源,大胆锻炼英语口语水平。学生说英语机会太少,说英语的动力更少,出国后语言将是他们的头号障碍。”基于此,中心提供的准备课程均采用英语授课,引进全英教材,学生们在课堂上需用英语进行交流。为了让学生们充分体验国外教学理念和上课方法,项目聘请大量海归外教授课,其中不乏从康奈尔大学、匹兹堡大学等世界级名校毕业的博士生,不少外教更是采用了活泼生动的形式鼓励学生进行课堂互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们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提高了用英语交流的积极性。

 

课业基础打的稳,出国学习不费劲

在国内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中学生初到国外不仅要完成从高中教育到大学教育的蜕变更要适应中外课程知识体系和授课方式的差异,学生能否成功过渡直接影响着出国留学质量。国际教育合作中心充分利用厦大经济学科、金融学科等学科优势为有志于赴海外攻读经济金融管理等热门专业的高中生们搭建一个课程桥梁,使学生们出国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与国外教育实现完美衔接。数学、经济、金融、管理等相关入门课程着重为学生建立中学时所学科目与大学专业科目的联系,夯实经济、金融学科学习的基础,学生在出国后自然而然地比其他学生更快更好地投入到专业的学习中去。更值得一提的是,海归教师的言传身教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培养创新性和发散性思维。由于部分项目课程是由中外双方共同讨论开设的,因此得到外方院校认可,可转换成外校课程学分,这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留学的时间及费用成本,帮助学生尽早进入职场,增强就业竞争力。

 

西方文化早接触,海外交流无障碍

本科阶段出国留学的优势不言而喻。由于留学时间长,学生与当地人交流、融入当地文化的机会更多,但这种融入本身就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摸索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在面对文化冲击、观念等差异时,无法很好地调节这一系列差异对自身心理的影响。1+3本科留学项目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及出国后的文化适应,特设跨文化交际课程,重点介绍人际交流技巧、文化禁忌等内容。诸如西餐礼仪课、海外求职辅导课等都受到学生们很高的评价,许多项目学生表示在课上学到的内容出国后都应用到了。2013级项目班的曾尚珺同学在上了David老师的“人际交流技巧”这门课后表示:“David彰显了优秀老师的一面,在他的引导下,我开始接受并汲取西方文化的养料,享受不同文化碰撞带来的愉悦,他的互动很好地让我们既充分地表达了想法也得到了充分的学习。”基于合作的关系,外方学校高层代表定期访问项目学生,学生有了提前和外方沟通交流的机会。项目班的柯同学说到:“从都柏林大学商学院院长的口中,我了解了爱尔兰和中国的贸易往来和有好的伙伴关系,外国人对中餐和茶的不同见解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实在是一言难尽,对于国外的生活,我充满了期待。”接下来,项目还将邀请合作方人员前来为学生教授相关文化类等课程,让学生在出国前预尝国外课堂的滋味。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86 592 )2186183
电子邮箱:jjcw@xmu.edu.cn
通讯地址:中国福建厦门大学经济楼
邮政编码:3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