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8日上午,我校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联合在京发布报告,预测2013年下半年和2014年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趋势。报告显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有望实现7.5%的既定目标,且今明两年都不会有通货膨胀的威胁。但要注意的是,既有的依靠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的作用空间在“萎缩”,应尽快启动新一轮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
在这个名为“2013中国宏观经济高层研讨会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秋季预测发布会’”上,我校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和《经济参考报》发布《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2013秋季报告》,公布今明两年共六个季度的宏观经济主要指标的预测及相关政策模拟结果,并提出政策建议。
这是课题组第十五次向社会发布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报告。2006年始,课题组每年分两次发布报告,一次春季,一次秋季。CQMM是由我校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持研制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可用于进行短期宏观经济走势预测和模拟宏观政策效应。

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建发在发布会上致辞。他说,“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作为厦门大学创新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一个范例,运行八年多来,以模型为基础进行的中国宏观经济预测发布会在海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希望这项研究能够持续不断地开展,不断向海内外各界关心中国经济发展的朋友们传达更多的“中国好声音”。

发布会后,我校与《经济参考报》还举行了以“财政结构调整与改善发展效率”为主题的“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高层研讨会”,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等100多人参加了会议。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华尔街日报、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香港经济导报等海内外40多家媒体到会采访,《经济参考报》对发布会进行了全程图文直播。
结论一:今年经济增长有望实现7.5%的目标
报告显示,2013年全年我国GDP增速将达7.54%,与2012年相比降低0.26个百分点,经济呈减速态势。其中,2013年第三季度GDP增长率可能降至7.46%,第四季度进一步下降至7.42%。CPI可望保持在2.45%的水平。
课题组组长、我校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溥说,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有望实现中央年初制定的7.5%的增长目标,并保持价格水平的稳定。
不过,李文溥也指出,这并非毫无悬念。他说,实体经济的减速、公共财政收入增速下滑以及居民实际收入增速减缓、民间投资需求疲软等,都会成为中国经济保持在合理增长区间的重要障碍。
课题组建议,宏观经济政策当局应当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走势的变化,积极主动、适时适度地进行宏观经济政策的预调、微调,确保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结论二:以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空间”在萎缩
报告表明,今年上半年以来,信贷规模激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基本持平甚或略微上升,但是第一季度经济增速仅为7.7%,资本形成总额在2012年后面三个季度拉动了4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速,但在2013年第一季度仅拉动了2.3个百分点。
对此,我校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龚敏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既有体制的发展潜力正在不断递减,传统的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在进一步缩小,投资效率下降,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正在减弱。
课题组呼吁,应尽快启动新一轮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失衡,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改善发展效率。
结论三:降低非税收入占比适度控制公共财政收入增速
据介绍,自2006年模型投入运行以来,课题组紧密跟踪中国现实经济的变化,不断修改完善模型,使之能更好地反映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特征,提高模型的经济预测、政策模拟功能及计算效率。
今年,课题组对模型进行了两方面的改善:一是增加了供给面的模块;二是完善了财政政策模块。
基于此,课题组首次对公共财政收入的增速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2013年公共财政收入预计将增长6.99%,比上年下降6.09个百分点;2014年增速也仅可能回升至7.87%。李文溥说,这意味着公共财政收入增速也将持续下滑。
但是,他认为,政府不必对此过度紧张。“这种下滑,主要是经济增速减缓及体制调整导致的,而且就幅度而言,并没有改变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
课题组认为,政府应当将此番“下滑”视为契机,“顺势”推行财政减支并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继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精兵简政,建立小政府。
同时,课题组提出,压缩政府公共财政收入可首先从规范非税收入入手。政策模拟结果显示,如果将政府减少的非税收入用于增加企业利润或提高居民收入,对促进经济增长、缩小产能过剩缺口、改善经济结构失衡、扩大居民消费、刺激实体经济投资乃至增加税收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李静 崔庆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