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贸青年学者论坛第56、57讲顺利举行

 
10月24日下午,国际经贸青年学者论坛第56、57讲在经济楼N301室举行,WISE、经济学院国际经贸系合聘助理教授王璐航、刘鼎铭博士分别做了题为“Who is Benefiting from Exports VAT Rebate and How?”、“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Competition Levels”的报告。该论坛由国际经贸系杨曦老师主持,方颖、彭水军、武力超等老师参加了本次讲座。
 
在第56讲中,王璐航报告围绕中国出口退税政策绩效问题,基于退税政策在管理出口中已有成效的事实,探讨出口商品的增值税退税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及其与出口绩效的关系,综合考察了出口产品的销售额、数量、价格和质量等几个变量,介绍了在对出口产品的质量估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发现出口产品质量与进口中间投入品及工资率呈正相关关系。王璐航指出,现阶段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估计主要是基于同一产品内部质量的估计,并从对出口产品质量估计的方法、使用的数据、质量估计、增值税退税与出口绩效关系实证分析等方面展开论述,认为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估计主要是来自估计需求方程的残差,考虑到内生性问题和产品质量不可观测的事实,在基于中国海关数据对出口产品质量估计时力图构造有效的工具变量,通过构建相关模型实证分析表明:具有较高退税率的企业出售的商品数量较多,并可获得较高的收益;除了国有企业外,具有较高退税率的企业出售商品的质量较高;具有较高退税率的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制定的价格更低;在较高出口退税率的部门或区域,无效率的国有企业可能不会退出市场。
 
57讲中,刘鼎铭指出随着贸易壁垒的消除和减少,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多来自外部的竞争,市场势力也将降低,但已有的经验证据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刘鼎铭博士通过构建一个多部门一般寡头均衡模型,首先考察了需求方和供给方问题,分析了企业进入与退出及竞争政策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封闭经济和开放经济情形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刘鼎铭在研究中扩展了Neary(2003)关于竞争优势的分析,指出竞争并不总是会带来优势并提高一个国家的福利,认为贸易自由化和竞争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在WTO中是一个重要的议题,竞争政策的国家合作可能增加世界的福利和贸易。刘鼎铭认为,现阶段研究没有考虑到竞争对生产率的影响,在今后如果能将产品差异性和企业异质性纳入模型中将会是一个重大的改进。
 
最后,王璐航、刘鼎铭老师与现场师生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黄声兰)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86 592 )2186183
电子邮箱:jjcw@xmu.edu.cn
通讯地址:中国福建厦门大学经济楼
邮政编码:3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