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公布了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评审结果,我院教师喜获佳绩,以数据挖掘研究中心主任朱建平教授、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持工作副主任彭水军教授为首席专家,各自主持的课题《大数据与统计学理论的发展研究》、《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问题研究》获批立项,这也是今年以来我院教师申请在国家社会科学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以及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屡创新高后传来的又一捷报,特别是朱建平教授主持的项目更是我校统计学科首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在大数据时代下,社会科学研究对统计学科所面临的巨大机遇和挑战。《大数据与统计学理论的发展研究》提出了大数据时代统计学和统计理论方法发展的五大瓶颈问题以及大数据在现实中的应用问题,拟从大数据的数据特征对统计学发展的影响、大数据下的新统计理论和方法、大数据下的技术保障、应用探索四个层次以五大子课题形式展开研究:(1)大数据下的统计理论体系研究;(2)大数据下的数据集间综合分析研究;(3)大数据下的高维变量选择方法研究;(4)大数据下的统计方法并行计算研究;(5)大数据下的统计方法应用研究。
气候变化问题关乎人类生存和各国发展,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随着应对气候变化日益成为突出的国际政治经济问题,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问题已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中国既是经济贸易大国,也是能耗和碳排放大国,系统研究贸易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丰富的政策含义。本课题试图结合国际经济学、能源经济学、气候变化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国际法学的视角,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深入剖析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的应对战略思路和政策体系构建。具体来讲以五大子课题展开研究:(1)国际贸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作用机制与理论模型研究;(2)国际贸易对全球碳排放的影响效应评估及中国的碳排放责任研究;(3)气候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理论机制及基于中国的实证评估;(4)气候政策与WTO规则的冲突与协调问题研究;(5)中国在贸易发展和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过程中的战略选择。
朱建平教授是我校国家级重点学科统计学学科带头人之一,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兼任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国务院学位办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统计教育学会高教分会副会长、全国工业统计学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统计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统计研究》、《数理统计与管理》杂志编委,其带领的学术团队长期从事数据挖掘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工作,并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
彭水军教授是我校国家重点学科国际贸易学青年学术带头人之一,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人选者,长期以来主要从事国际经济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气候变化、能源与经济发展政策,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数量经济方法与应用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近年来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等部省级项目数项,曾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第五届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以及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
作为衡量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该类项目竞标十分激烈。据悉,此次参与这2个项目竞标的单位包括国内众多名校实力强劲的研究团队,朱建平教授和彭水军教授的研究团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既得益于各自所领导的研究团队雄厚的研究实力和完整的学术梯队,也得益于经济学院和学校所提供的一系列科研支撑条件;不仅显示出近年来经济学院所进行大幅度改革特别是科研方面的效力,也彰显了我校统计学、国际贸易学与世界经济等国家重点学科的优势地位。
(统计系 王洁丹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