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觅知音——厦大经济学科同学会读书会《中国经典国学•琴学美学》讲座

“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根基,对当代美学进行深刻的阐释。”由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读书会、钧天南薰琴院联合主办的《中国经典国学•琴学美学》讲座于2014年3月23日19:30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N402教室举办,著名古琴艺术家王鹏与读书会会员和钧天南薰琴友共同探讨了传统古琴文化之美。



活动现场

王鹏是当代斫琴名家,他曾修复唐代名琴九霄环佩、宋代的龙吟虎啸,以及赵孟瞓和李清照等人用过的百余张古琴。他制作的古琴,还作为中国乐器的经典和国粹,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悉尼歌剧院等世界著名的音乐厅演奏。2008年,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著名古琴演奏家陈雷激端坐于“画卷”之上,扬手抚琴,向世界传递最纯正的华夏之声,而这把古琴,同样是王鹏的杰作。

在讲座的开始,王鹏对在场的观众进行摸底,问到观众是否曾经接触过古琴,现场有一半的人举了手。王鹏说:“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我们会通过对古琴演奏的技法和心法的传授,来净化人心,把人的天真找回来。厦门的山水和人文都与古琴的艺术氛围很融合,而厦门人的人情味很深,已经很接近这种天真了。”

古琴之所以倍受古代文人士大夫喜好,除了其琴道、琴德、琴境为其所重外,更在于习琴操缦有助于修身养性,成君子之德,也就是说,鼓琴是被当作一种修身的过程看待的,刘向《说苑•修文》言:“乐之可密者,琴最宜焉,君子以其可修德,故近之。”鼓琴之所以有助于修身,不仅在琴制上凝聚了中国古人哲理性的思想,而且古琴的琴歌、琴曲创造也大多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每一首琴歌、每一段琴曲均有其动人心弦,教化心灵的故事由来。如果说人类历史上有什么音乐流传最久,至今仍然能够体会其上古生命力之意蕴的话,当非古琴莫属。

“八音之中,惟丝最密,而琴为之首。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也。大声不震哗而流漫,细声不湮灭而不闻。”说出了古琴音质音色的特点,这种含蓄的艺术特点,与中国古人所崇尚的中庸和谐精神相符,故也是古琴艺术受到士大夫钟爱的原因之一。



王鹏演讲

在讲座的最后,王鹏老师谈到,修琴需先修心、修德,没有心之悟,道之得,难以达到更高的境界。也就是说,在古代先哲那里,习琴操缦的主要目的是成君子之德,而不是学会一门艺术技巧。习琴只是手段和过程,修身养性才是目的。而这也是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成立读书会的目的。

据悉,厦门大学经济学科读书会正朝着打造厦门最具影响力的读书组织而努力,本着“永续学习,修身启智”的宗旨,以一本好书为载体,定期组织各种时经论坛、名家讲坛,读书沙龙,公益慈善等活动。旨在为厦大继续学习的各行业企业家打造一个永续学习、时刻分享的读书平台。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86 592 )2186183
电子邮箱:jjcw@xmu.edu.cn
通讯地址:中国福建厦门大学经济楼
邮政编码:3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