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国贸董事长何福龙作客宏观经济讲堂

  

620日上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邀请厦门大学兼职教授、厦门国贸控股董事长、厦门国贸集团董事长何福龙作客本学期Seminar11讲,为我校师生带来题为从厦门国贸发展历程看地方国企改革的精彩演讲,吸引了多个院系师生前来旁听。本次Seminar由中心主任李文溥教授主持。

 

何福龙首先结合厦门国贸的发展实践,与与会听众分享了这一过程中的经验与心得。1980年,厦门国贸伴随着特区成立,历经34年发展,已成长为一家业务版图覆盖供应链管理、房地产经营及金融服务,营业规模逾500亿的大型综合性企业。其飞速发展既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得到了股权融资的强力推动:自1996IPO至今,已从资本市场上募集了21.4亿元,2014年预计融资16亿元,极大地充实了规模体量,带动了其它授信融资渠道,促使其营业规模快速增长、业务版图稳健扩充,形成了目前供应链管理、房地产经营和金融服务三大主业协同发展的格局。

 

企业是船,战略是帆。何福龙如此总结发展心得对企业的重要指导意义。基于以往发展的经验,厦门国贸不断因势而变,提炼出了以综合服务商为发展核心,强调变革、转型两项任务,做强供应链管理、房地产经营、金融服务三大业务板块,以归核化、精细化、扁平化、市场化四类手段和转型构建核心能力、产业推进协同发展、架构支撑管控平衡、机制提升经营活力、文化护航市场竞争五条举措加强自身竞争力的“12345”战略。具体操作上,厦门国贸力图通过规范化的公司治理,带动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各司其职,有效制衡,并尝试“虚拟持股”等创新激励措施,以去除国有企业的典型弊病、提高管理运营效率,在实现长期发展愿景的道路上快速前进。

 

在分析厦门国贸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何福龙概括并分析了包括大企业病、行政干预等国企发展存在的弊病,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在中国是否长期存在、国有企业应该以什么方式存在、国企今后怎么发展好等一系列的追问,进而依据理论与国贸经验进行了解答。他指出,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国有企业在可预见的将来是会长期存在的,而未来国企的主要改革方式是通过资产证券化将国有企业变为上市公司,从而放大资产规模、增强资本流动、完善企业治理。至于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不仅要求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打造核心竞争能力、建立合适激励机制、树立国际化的视野和良好的内部文化,也要求政府要管住、管少、管活、管好,完善国有企业监管体系。

 

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何福龙的演讲既植根于丰富的企业运营实践,又总结出了深刻洗练的心得体会,为国企改革问题提供了来自实践第一线的专家的深邃见解。演讲结束后,在座师生纷纷提问,何福龙细致回答了现场师生提出的问题。

 

(吴华坤)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86 592 )2186183
电子邮箱:jjcw@xmu.edu.cn
通讯地址:中国福建厦门大学经济楼
邮政编码:3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