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财政系举办的中青年教师和博士生研究生的论文研习班在2014年春季学期每周二中午顺利举行,共有10位师生进行了学术报告。
论文研习班于4月1号正式开班,由财政系的席鹏辉博士生介绍了论文“Does economic growth reduce corruption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Vietnam”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文章提出了经济增长减少腐败的理论机制,并通过越南2006-2010年的63个省份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结果支持了文章的理论假设。文章的主要贡献在于从理论并实证上解释、检验了经济增长对行贿比率的负向因果关系,并证明了这种负向效应是受迁移成本影响的,这个结果通过了一系列稳定性检验。
4月8日由财政系的黄克珑博士生介绍了论文“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and corporate tax avoidance”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文章检验了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的程度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文章基于Fama和Jensen(1983)的理论假设,对比分析了管理者持股企业和私募基金持股企业在避税行为上的差异,证实了由于避税是一项有风险的财务决策,当两权分离度越高时,企业将可能越倾向于避税这一假设。同时,文章还发现避税的实施成本也是影响企业避税行为的重要因素。
4月15日由冯俊诚助理教授介绍了论文“Preferences and incentives of appointed and elected public officials: evidence from state trial court judges”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文章主要探讨了官员不同的上任方式(选举和任免)导致不同政策结果的原因。作者利用结构模型来刻画法官对犯罪案例的判决过程,结果表明在任命的情况下,法官判决与选民的偏好更为符合,这是因为法官候选人的偏好较为同质;选举的情况下,法官判决与选民偏好的符合程度依赖于其任职收入;同时,寻求连任的政治激励使得资历较长的法官更倾向于“弃政从商”。
4月22日由何鹏飞博士生介绍了论文“Optimal factor tax incidence in two-sector human capital-based models”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文章根据美国SFAS131会计准则和Schedule M-3的实施,构建一个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揭示地理盈余的披露和广义的税收筹划(包括偷税、漏税)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地理盈余的披露和税收筹划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
4月29号由黄晓虹博士生介绍了论文“Evaluating china's poverty alleviation programa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approach”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文章运用断点回归方法,将是否有资格成为贫困县作为是否已经被划入贫困县的工具变量。然后进行模糊断点回归。先是全局用多项式回归,再用不同的带宽进行局部回归。得出的结论是八七扶贫计划的实施使得农村的人均收入提高了38%左右。
5月6日由朱峰硕士生介绍了论文“Optimal factor tax incidence in two-sector human capital-based models”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文章主要研究了标准两部门的最优税收因素,其借鉴了由卢卡斯构建的内生增长模型。资本所得税产生了动态无效率的资本积累,劳动所得税产生了动态无效率的人力资本积。而要素税收的归宿是这两种无效率的关键所在。由资本所得税转化为劳动所得税因闲暇时间的减少而降低了长期福利,但因更高的经济增长率和更多的消费而增加长期福利。
5月13日由张志远博士生介绍了论文“openness to income: trade and immigration”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文章主要研究了国家间贸易与移民的开放性与长期收入的关系。文章拓展了Frankel和Romer在1999年提出的工具变量法来解决内生性问题。作者使用国家间的地理信息及文化距离来构建每个国家移民和贸易开放性的指标,实证结果表明,移民的开放性对长期人均收入具有正向的影响;移民对收入的正向影响是通过引入生产技能的多样性及更高水平的创新从而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而实现的。
5月20日由覃创建博士生介绍了论文“Optimal taxes on fossil fuel in general equilibrium”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作者在William Nordhaus(2000)的RICE模型基础上,得出主要结论最优税收只跟三个因素有关贴现率;预期的气候损害弹性;碳进入、离开大气的方式及结构。未来随机产出、消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技术和人口因素与化石燃料最优税收的确定无关。作者经过对不同能源(煤、石油、绿色能源)实证后发现,通过对煤的税收最优化,煤的开采量要较自由经济下要低得多,而石油和绿色能源两者无太大差异。
6月3日由刘志红博士生介绍了论文“Identifying government spending shocks: it’s all in the timing” 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文章主要探讨了在确认政府支出冲击时,标准VAR方法和描述性方法产生不同结果的可能原因。研究发现,描述性方法能够更好地捕捉新闻中有关政府支出预期的时序,而VAR方法无法及时获取这些冲击,所以两者产生不同结果的关键之处在于对时序的把握。
6月24日由陈明利博士生介绍了论文“The political resource curse”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文章采用模糊间断回归方法,以理论转移收入为工具变量,对腐败、竞选者素质和再次当选率进行回归。实证结果表明地方转移收入的增加导致地方领导者腐败会增加、竞选者的素质降低和在位者再次当选概率增加的政治资源诅咒,即地方转移收入增加10%将导致地方腐败增加约9%,竞选者素质降低6%,在位者再次当选概率增加7%。
在每场学术报告中,主讲人都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剖析和讲解。在场师生积极参与讨论,力求完整阐释文章作者的思想,共同学习新方法,捕捉前沿学术动态。
(经济学院财政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