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3日至14日,《金融时报》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厦门大学校友、经济学院兼职教授赵学锋在经济楼N402先后作了题为《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银行“暴利”》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监管》的2场讲座,富有启发性的讲座使在座同学都受益匪浅。
赵学锋长期从事经济金融新闻报道、采编、评论或管理工作,曾主持和发表2013中国信托业研究报告,也曾创办了多个金融品牌活动。
13日晚,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银行‘暴利’”的讲座中,赵学锋将演讲分为银行“暴利”现象分析和利率市场化改革两部分。首先,赵学锋从银行“暴利”的社会争议,影响“暴利”的因素——利差和宏观条件以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四方面进行了讲解,并根据千家银行盈利排名表,他细致分析数据后给出了银行利润快速增长的几个原因:利差,资产规模增加,中间业务扩大,成本收入比下降。接下来,他从宏观角度给出了银行 “暴利”的理由,包括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和货币供给的增加,并从微观上看,还有管理能力等一系列因素进行营销。同时他也将银行业与其他行业对比并对“上市银行占上市公司利润一半”这个问题作了解答,推出了“暴利说法有局限性”这一结论,并用数据说明银行实际盈利水平不过在39个工业大类中屈居中游。接着,演讲进入了另一个主题——利率市场化改革。赵学锋从长期利率管制的弊端,利率市场化意味着什么,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利率市场化进程、阶段、改革提速和实质突破以及时机选择与国际经验几方面展开了论述,尤其强调了改革带来的对传统经营方式的挑战,并用详细的表格标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赵学锋将利率市场化改革概括为“曙光在前,好事多磨”,并引用周小川关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发言为本次讲座画上句号——“在外部条件允许下,两年内完成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14日下午,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监管”的讲座中,赵学锋指出互联网金融逐渐成为金融方面最热门的话题,而余额宝等相关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相继推出,使我们在看到它巨大发展潜力的同时,也对安全和监管等问题产生疑问。针对这些问题,赵学锋展开深入而全面的研究与分析。首先,赵学锋解释了互联网金融的含义、发展现状和分类后指出,余额宝这样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是利率管制条件下的现象,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互联网产品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更有利于推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接着,赵学锋指出了互联网金融现行的法律环境和监管必要性,说明现行的法律环境下,互联网金融产品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风险扩散速度快和风险集中度高、涉及面广等方面。随后,赵学锋以国外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尝试和经验表明,国内对该类产品的监管力度仍存在不足,而英美等国的监管已经基本成型,其基本原理是:放松准入、充分披露、事后追责。最后,在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措施和趋势方面上,他总结说互联网金融发展大势已定,监管不会改变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趋势,而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公平而安全的市场环境,这样的环境会让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走得更稳、更好。
(邵霄宇 郑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