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在京发布经济预测报告

  

31日上午,我校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联合在京发布报告,预测今明两年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趋势。课题组说,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长缓中趋稳,预计今年中国经济GDP增速将为7.14%。同时,课题组建议通过“降低间接税比重,提高直接税比重”这一加减组合法来降低国民经济总税负,从而扩大消费,促进中国经济增长。

 

在“2015中国宏观经济高层研讨会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春季预测发布会’”上,我校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2015年春季报告》,公布今明两年共八个季度的宏观经济主要指标的预测及相关政策模拟结果,并提出政策建议。

 

这是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的第十八次预测结果发布。该项研究基于我校宏观经济研究中心2006年研制的“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进行,经过多年发展,该模型已成为一个拥有55个随机方程、8个恒等式和72个变量的中等规模的宏观联立方程模型,是目前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宏观经济预测模型。

 

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建发,教育部社科司成果处处长魏贻恒等先后在发布会上致辞。李建发说,厦大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持研制的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自2006年以来始终坚持定期发布预测报告,在海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期待该中心联合海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等,继续深入研究我国宏观经济领域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前瞻性、创新性、建设性的理论成果与政策建议,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为建设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做出自己的贡献。

 

魏贻恒表示,厦大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作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之一,自建立以来,长期从事宏观经济预测,提供政策咨询,发展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取得了可喜成绩。希望该中心再接再厉,进一步提升研究质量,成为国内外知名智库。

 

发布预测报告之后,我校与《经济参考报》还举行了以“财税结构调整与增长潜力再造”为主题的“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高层研讨会”,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德国施普林格出版公司、人民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近百人参加了会议。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华尔街日报、香港经济导报等海内外40多家媒体到会采访,《经济参考报》对发布会进行了全程图文直播。

 

预测:今年经济增长率为7.14%

 

课题组表示,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呈现先抑后扬的趋势,总体表现为缓中趋稳。具体说来,2015GDP增速将为7.14%,比2014年下降0.26个百分点。到2016年,GDP增长率将略微回升至7.20%

 

老百姓关心的通货膨胀率将会继续低位运行:CPI(消费者价格指数)方面,2015年,将上涨1.74%,比去年下降0.26个百分点;到2016年,预计CPI将略升至2.12%

 

对外贸易方面,预计今年出口总额将增长8.02%,比上年提高1.94个百分点;进口总额增速将恢复至7.57%。不过,课题组组长、我校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溥表示,到2016年,随着美国经济的回调和欧元区宽松政策对经济刺激效应的减弱,中国进出口增速将小幅放缓。预计明年出口增速和进口增速将分别回落到7.75%6.11%

 

建议:调整税制结构实现全面减税

 

今年,课题组将政策建议的目光瞄向了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政策手段——财政政策与财税制度。

 

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龚敏说,长期以来,中国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由于其可转嫁性,容易将税收负担从生产者转嫁给消费者,造成消费者实际上承担大部分的税负,减少其可支配收入,进而抑制消费增长。此外,间接税也不具备税收纵向公平的功能。

 

为此,课题组利用模型进行了“降低间接税收入,提高直接税比重”的政策模拟。结果显示,调整税制结构,尤其是在降低间接税比重的同时降低国民经济总税负,将有力地促进投资、扩大消费,提高经济增长率。

 

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王燕武认为,在现阶段,适度降低间接税,进而适度降低国民经济总税负,不仅可行,而且必要,甚至可以说是下一阶段再造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重要思路之一。

 

在这个总方向下,课题组提出了财税政策调整的具体建议:把总量减税作为2015年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选项,通过制度性的全面减税和主动调整间接税的边际税率,下调间接税,降低国民经济总税负,让利于百姓,减负于企业,激发社会经济活力,促进市场主体自主创新;加快“营改增”,将其范围进一步扩至建筑业和不动产、金融保险业、生活服务业等领域;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行政费用支出,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推进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强化权力监督等。

 

(李静 崔庆炜)

 

同步新闻:

 

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问卷调查报告》发布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我校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还联合发布了《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问卷调查报告》。调查显示,近八成专家认为,由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所引发的连锁反应是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

 

这一调查始于20138月,每年进行两次,调查报告与《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报告》同步发布。迄今已发布了四次。

 

据介绍,本次问卷共设计了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和政策走势直接相关的19个问题,涉及中国当前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对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的预测、2015年中国可能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等四大类,共有来自于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台湾中研院、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等机构,以及安徽财经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暨南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四川大学、台湾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商业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山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的100位国内经济学家接受了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超过四分之三的专家认为,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引发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累积等是中国当前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的最主要下行风险,是影响中国未来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世界经济形势方面,超过一半的专家认为,2015年欧元区经济将呈现回暖趋势;近四分之三的专家认为,2015年美国经济将呈现回暖趋势;近四分之三的专家认为,2015年原油价格将在40-60美元区间波动,呈现宽幅震荡趋势。

 

针对“中国经济增长继续放缓,应当实行哪些政策措施稳增长?”这一问题,逾八成专家认为,应强化对企业的减负,鼓励和扶持民营企业成为社会投资的主体是中国现阶段“稳增长”最重要的政策措施;近四分之三的专家认为,加快推进基础和垄断性领域改革,允许民营资本以独资或混合所有制形式进入垄断行业参与竞争也是中国现阶段“稳增长”的重要政策措施。

 

(李静 崔庆炜)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86 592 )2186183
电子邮箱:jjcw@xmu.edu.cn
通讯地址:中国福建厦门大学经济楼
邮政编码:3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