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3—2014年度(第13卷)《经济学》(季刊)Werner Jackstädt博士中国经济和商业研究最佳论文奖正式公布。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的赵西亮、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梁文泉和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李实合作发表于《经济学》(季刊)第13卷第1期的“房价上涨能够解释中国城镇居民高储蓄率吗?——基于CHIP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从提名论文中脱颖而出,荣膺该奖项。
2013—2014年度(第13卷)《经济学》(季刊)Werner Jackstädt博士中国经济和商业研究最佳论文奖提名论文是(排名不分先后):1. 赵西亮、梁文泉、李实: 房价上涨能够解释中国城镇居民高储蓄率吗?——基于CHIP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经济学》(季刊)第13卷第1期,81-102页;2. 董晓芳、袁燕:企业创新、生命周期与聚集经济,《经济学》(季刊)第13卷第2期, 767-792页;3. 刘晓光、卢锋:中国资本回报率上升之谜,《经济学》(季刊)第13卷第3期,817-835页。
为了鼓励规范的经济学研究,《经济学》(季刊)自创刊以来设立年度最佳论文奖,每年度从《经济学》(季刊)发表的文章中评选出最佳论文一篇。自2010年颁奖起,最佳论文奖更名为“Werner Jackstädt博士中国经济和商业研究最佳论文奖”,得到了Jackstädt博士基金会的财政支持和法兰克福学院东西方文商研究中心的帮助。获奖论文由《经济学》(季刊)四位主编、副主编和东西方文商研究中心何梦笔教授在提名论文中以多数投票的形式决定。
据悉,2013—2014年度(第13卷)《经济学》(季刊)共出版了4期,刊登了69篇学术论文。在这69篇学术论文中,第一署名单位前三位的高校是:北京大学(8篇)、西南财经大学(8篇)、上海财经大学(6篇)、厦门大学(6篇,均是经济学科,其中经济学院5篇、王亚南经济研究院1篇),第一署名单位前三位的二级院所是:厦门大学经济学院(5篇)、南开大学经济学院(5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4篇)。在本年度3篇最佳论文奖提名论文中,第一作者署名单位分别是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赵西亮)、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董晓芳)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刘晓光)。
《经济学》(季刊)是国内最重要的经济学学术刊物之一,由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于2001年10月创办,采用国际通行的匿名审稿制度,发表原创性、国际水准的中文经济学论文。我校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在《经济学》(季刊)(第13卷)取得的不俗成绩,不论质量还是数量,与两院近年来加快融合进度、不断改革成果评价体系、加大引进优秀人才力度、重视中青年教师成长是分不开的。
(经济学院 崔庆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