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经院老师】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我的两位厦大老师

人生之路,不可无师。难忘厦大老师给我的种种教益,而最难忘的是黄良文、钱伯海老师。两位老师都是我国第一代统计学家,他们带领几代统计人不懈努力,艰辛创业,为统计教育和统计学科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成就了辉煌业绩。

201212月,我怀揣一颗感恩的心,饱含激动的心情回到母校,参加了黄良文老师从教60周年庆典盛会。我是以“双重身份”来参加庆典的,一是代表国家统计系统的所有厦大计统系毕业的同学,二是受我们1978级计统全班同学的委托,献上一尊张开双臂开怀大笑的彩陶瓷器“欢喜佛”,向黄老师表达祝贺和敬意!

黄良文老师是我国经济统计学界从事统计学教学与科研时间最久,直接培养和指导博士时间跨度最长,指导博士论文最多,主编教材总发行量最大的教授之一。60年来,黄良文教授一直坚持在统计学教学与科研的第一线,其所涉及的领域包括统计学基本理论与方法、抽样调查、基本建设统计、统计方法在金融和投资领域的应用等。

黄老师常说:“统计教材建设是统计学科建设的核心。” 30年多间,他主持编写统计专业教材,其门类覆盖了统计专业、经管类非统计专业、成人高等教育等方面,曾荣获国家统计局颁发的“全国高等学校优秀统计教材”奖励,总发行量超过500万册。

被誉为“欢喜佛”的黄老师,不仅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还是有求必应的如来佛。经常有青年学子给黄老师来信,向他请教,与他讨论、求写序跋、询问报考、索取资料,每年数以百计的来信,他都不厌其烦,仔细阅读,或回信或寄去有关资料,真是有求必应。细微之处见名师风范。

201311月,适逢钱伯海教授诞辰85周年,我提笔写下《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缅怀钱伯海教授》的纪念文章。

重温钱伯海老师的种种教益,感悟一代大师的风范,我以崇敬的心情再次翻开《钱伯海文集》。文集扉页的一行字映入眼帘:“一帆同志正之。钱伯海于厦大”。这是200112月我在母校参加“钱伯海教授从教50周年庆贺会”时,钱老师将有他亲笔签名的文集留赠予我。《回顾·论文与书评》、《社会劳动价值论》、《经济学新论》、《国民经济学》和《从教五十年·国民经济核算管理》五卷巨著,皇皇300万字,汇集了钱老师的主要研究成果,凝聚了钱老师一生的心血,刻录了统计大师的心路历程。

钱老师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国民经济核算,致力于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设计与建立工作。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回到理论,在扎实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钱伯海教授提出了“国民经济核算平衡原则”,并论证了第三产业同样创造价值,要将生产范围扩展到国民经济所有行业,国民经济核算既包括物质生产,也要包括服务生产,为实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第一次转变做了重要的理论探索。

经过几代统计人的不懈努力,迄今我国已建立起了适应中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回溯半个多世纪以来不平凡的历程,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及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钱老师带领我们跨越了其中几个关键的发展阶段。

如果说30多年前百废待兴时,老师为我们开启了尘封的梦想,给了我们细雨润物般的教诲,那么老师留下的高尚师德、仁者爱心,更是弥足珍贵。

黄良文老师低调做人、静心做事,用一颗倾听与包容之心来传道、授业、解惑,终成 “我一生都在做教育”之夙愿。笑口常开、有求必应的笑佛形象,甘当“老黄牛”,愿做“垫脚石”的精神,长留学生心中。

钱伯海老师以坚定的信念、勇气和执着,持之以恒地进行艰辛的探索,推进了我国统计科学的发展。他无私无畏,献身统计事业的精神,长留学生心中。

“学统计,教好书”是我多年以来的感悟,今天再次提笔缅怀恩师时,这种感慨依旧强烈。

我是计统1978级的,经历了对统计学不了解、不喜欢,到了解、喜欢再到喜爱的过程。学统计、教统计、干统计、用统计,近40年的经历让我越来越懂得,如要学习经济类学科,甚至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众多学科,最好能在本科阶段扎实学好统计学课程。我的许多同学、校友、学生曾对我说,由于他们本科不是学统计学专业,对开设的统计学课又不太重视,而后在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中,阅读各类文献时,对于统计数量分析的相关内容,总是看不清、吃不透,常想着想补上这一课,却已错失了最佳的学习阶段。

我们是在改革高考招生制度后的1978年入学的,当时的高校也处于百废待兴阶段,具有教授职称的老师少,研究生也少,本科生学习劲头大,老师们一心扑在教学上,给我们授课的都是当时最好的老师。而后我们的老师们,几十年如一日,给本科生上课从未间断。但据我所知,如今国内高校相当部分的教授,尤其是名教授,他们授课的总课时中,本科生课时的比重越来越小。我曾就此问过一些教授,大多回答是:“科研压力大,研究生都带不过来了,另有诸多的社会应酬。”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更为重要的缘由吗?中外高等教育的经验和规律表明,越是刚入门的学生,越是本科一二年级的学生,越需要名师引导、大师指点,一开始路走对了,再往下走就顺畅了。期望母校继续将“一切为了学生”摆在首要位置,期望能有更多的大师、教授、名师给本科生上课。

先生之风范,山高水长兮。两位老师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但老师的精神风范将在我们心中永存!

 

   (徐一帆)   
 
     作者简介:
    徐一帆,男,1953年生,19781982年就读于厦门大学经济系计划统计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曾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中国统计学会常务副会长。

   
     (本文转自《我的厦大老师》一书,林东伟主编、詹心丽副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9月)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86 592 )2186183
电子邮箱:jjcw@xmu.edu.cn
通讯地址:中国福建厦门大学经济楼
邮政编码:3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