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云烟,叶品樵老师在我流年记忆中留下的一些细节,有如白云漂浮在蓝天上,尽管时过境迁四十多年了,仍觉得很美,一直不会忘记。
记得1973年9月3日,我告别了锻炼四年的广阔天地,怀着兴奋无比的心情,从闽北山城邵武,来到了美丽的海岛城市——厦门,去实现我梦寐以求的理想:上大学,上厦门大学。
那天,天空晴朗。初秋的厦门,海风吹拂,空气清爽,我从火车站乘坐厦门大学“迎接新生专车”前往厦大。刚进入校门口,就看到沿路火红的凤凰花一团一团,像火凤凰的羽毛丹冠,耀眼夺目;欢迎新生入学的标语还贴着,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眼前的一切令我激动不已、热血澎湃。突然间意识到将在厦大谱写激情燃烧的岁月新篇章,来自邵武深山老林的我,一时思绪万千,如梦如幻。我当时还在朦朦胧胧中,蓦然听到陌生而亲切的呼唤:“徐兰芳,你迟到了,呵呵。”应声望去,一位英俊潇洒、学者模样的先生热情走来。虽不知他的身份,但直觉告诉我,他一定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师。那他为什么会认识我呢?正在我疑惑之际,他和蔼地说:“你很奇怪我为什么认识你,是吗?因为我看过你的档案,还有你的请假电报。”他还笑呵呵地说:“这是当老师的基本功。”要认得人,得事先备好课!这一招在我毕业后留校当教师的生涯中也派上了用场。他的友善,让我顿时解开了谜团。他就是我在厦门大学认识的第一位老师——叶品樵老师,时任厦门大学经济系主任。
当年我是一位上山下乡的知青。由于地处闽北山区,交通不方便,而且在收到厦大录取通知书的前夕,我去省里参加知青代表大会,省里的大会结束后,又辗转到地区和县里继续开传达会,回到生产队已经是8月底。此时厦大的“录取通知书”已静静地在生产队队部躺了近20天。打开一看,9月1日前要报到。想着要交接工作,还要到县里转组织关系,9月1日之前到学校报到肯定是来不及了。于是,就给经济系发了一封请假电报。我9月3日到学校,当晚,赶巧来得及参加在建南大礼堂举行的迎新晚会。
40多年过去了,当年入校的第一天,在校门口认识的第一位老师,他的一句温馨的话,至今还那么让我记忆犹新。有一个成语“一叶知秋”,用来形容“见微知著”,叶品樵老师就有这样的特点。他能够通过一些微小的细节,让学生们感受到他的周到、他的亲切,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
在之后的就学期间,因叶老师很忙,而我们又时常开门办学或参加社会实践调查,与叶老师不常见面,只有在系里开大会或学生干部开会时才能见到他。
1975年邓小平继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和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开始主持党中央和国务院日常工作,根据毛主席提出的要安定团结、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意见,排除“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明确提出了要进行全面整顿的指导思想,大刀阔斧地对全国各方面的工作进行大整顿。这一年夏天,1973级经济系的学生去漳浦县搞“社会教育”活动,由系主任叶品樵老师亲自率领。学校强调,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参加。但我因在这之前跟钱伯海老师去省内其他地县搞“国民经济综合调查”(这是国家计委给厦门大学的一项特殊课题和任务),所以不能及时和全系师生一起参加这场“社会教育”活动。待“统计课题调查”初步完成、我们赶到漳浦时,“社会教育”活动已接近尾声,正是各片区师生集中汇报“社会教育”活动成果的时候了。
那天,我来到漳浦县“社会教育”总部,远远地就看到叶品樵老师那熟悉的身影,还没等我走近,他已大步流星向我走来,笑呵呵地说:“徐兰芳,你又迟到了。”我也笑笑地回答:“是啊,又迟到了,又被叶老师发现了!”周围的同学们听了也都跟着哈哈大笑。之后,叶老师拍了拍我的肩膀,把我拉到一边,询问我们有关“国民经济综合调查”课题工作的完成情况。他说:“你很幸运,跟钱老师去作调查,他是这课题的专家,而且国家计委这次给厦大的任务很特殊,是很难得的机会。”我也认真地回答叶老师:“谢谢系里给我这一宝贵的机会,我学到了很多课本学不到的知识,更主要的是,钱老师还教育我怎样做人。”叶老师听了很欣慰,接着他又严肃地跟我说: “‘社教’这一课,你不能缺,要向早来的同学了解情况,甚至可以向他们借笔记看看。”我答应了叶老师,很好地补上了“社教”这一课。
韩愈的《师说》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我求学期间,虽然没有直接听过叶老师的课,但是叶老师作为系主任,我们向他学习了日后走上社会、在自己人生道路上所需的许多道理。
一晃将近三年,就要毕业了。在我们临毕业分配时,教研室和系里的领导到各班级、各小组听取学生对分配工作的意见和想法。万万没想到,到我们学生小组听取意见的竟是系主任叶品樵老师。在小组会上,我的表态很简单:“我来自知青,我服从组织安排。”叶品樵老师在同学们都表态之后,向大家讲解了当年大学生分配的政策和去向,希望同学们都能服从学校安排,当然如有特殊要求或自己有何特长都可以提出来,供学校分配工作时参考。他还举例说:“比如徐兰芳,你如果觉得适合当老师,可以要求留校。”叶品樵老师的举例让我吓了一跳。后来我并没有向学校提出任何要求,但我确实留校了,当了13个年头的人民教师。承蒙各位尊敬的师长和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厚爱,在校期间,曾被评为“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深感幸运。在此特别感恩母校,感恩师长。
在厦大任教的13年期间,我和叶品樵老师的接触更多了。他也更关心我了,关心我的业务、教学情况,也关心我的成家立室之事。1988年,我外派到香港中银集团,之后在香港某上市公司任职高管,这期间已经升任为厦门大学党委书记的叶品樵老师,在我人生路上的每一段,无论是顺畅或曲折,都一样时常支持和鼓励我,是我的良师益友。
秋天因为什么而美?秋天因为收获而美,天高气爽而美,因为白云、红叶而美。叶品樵老师就是为厦大收获季节添光增彩的一朵白云、一片红叶!
(徐兰芳)
作者简介:
徐兰芳,女,1949年生,1973—1976年就读于厦门大学经济系计划统计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现任厦门大学旅港校友会理事长、中国高等院校香港校友会联合会副会长。
(本文转自《我的厦大老师》一书,林东伟主编、詹心丽副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