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金砖国家峰会将于9月3-5日在中国厦门举行,这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大国的重要合作平台,此次厦门峰会的主题是“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近年来,金砖国家在不同程度上都面对着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经济金融的挑战也各有不同,作为一个国家对外经济金融综合指标的汇率在国际上影响又如何呢?
厦门大学编制的金砖国家货币汇率国际影响力指数显示,各国货币汇率的国际影响大相径庭,人民币一枝独秀,印度卢比次之,巴西雷亚尔、南非兰特、俄罗斯卢布等汇率的国际影响则很微弱。这样的差异不仅取决于国家经济实力,而且与以美元本位制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不无关系。金砖国家应该加强相互协调立场,深化货币合作机制,让金砖厦门峰会在维护和巩固金砖国家金融稳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金砖国家的近况
2001年高盛投资银行提出“金砖四国”(BRIC)这一概念,包括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并于2003年在《与BRICs一起梦想:通向2050之路》中大胆预测2030年金砖四国经济总量将超过七国集团(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南非(South Africa)于2010年加入成为金砖五国,这五个国家国土面积占世界近30%,人口共约29亿、占世界的42%,国民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25%,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超过50%。
但在2008年之后,金砖五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下滑(见图1),其国内生产总值在近年来也并无赶超七国集团的迹象(见图2),在不同程度上都面对着严峻的国内国际局势:巴西在2016年9月经历了政权更迭,俄罗斯连续两年负增长,印度货币改革导致经济差于预期,中国进入经济稳增长的新常态,南非反对党两次对总统祖马发起“不信任投票”。高盛早在2015年9月就关闭了其运行四年的“金砖四国”基金,曾经被看好的新兴市场如今却被看衰。

图1

图2
二、金砖五国货币汇率的国际影响大相径庭
金砖国家的经济动向对世界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作为一个国家对外经济金融综合指标的汇率在国际上影响又如何呢?为此,厦门大学在人民币汇率国际影响力指数的基础上,按照相同的规则编制了金砖五国对G20国家的货币汇率影响力指数,指数刻画了一个国币货币汇率变动对G20中其他十六个经济体货币汇率的平均净影响,即一个金砖国家货币汇率对其他国家货币汇率的影响减去其他国家货币汇率对其的影响。这一共十七个经济体中包括7个发达经济体(美国、欧元区、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和9个发展中国家(中国、阿根廷、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

图3
图3为金砖五国货币汇率国际影响力指数,图中红线表示在岸人民币汇率国际影响力指数、绿线表示巴西雷亚尔的汇率国际影响力指数、橘色线条表示印度卢比的汇率国际影响力指数、蓝线表示俄罗斯卢布的汇率国际影响力指数、黄线表示南非兰特的汇率国际影响力指数。
纵观五国货币的汇率国际影响力指数,在2008年之前各国指数波动较大,除了巴西雷亚尔,其它四国货币的净影响皆为正。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五国货币的影响力走势呈现明显差异:除了巴西雷亚尔的指数大幅下降,其他四国的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有趣的是在2005年至2011年之间,人民币和印度卢比的汇率影响力指数交织在一起难分伯仲,直到2010年底终见分晓:人民币的影响力一枝独秀,而印度卢比的影响力逐渐式微。2011年之后五国货币影响力排序相对稳定,分别是中国人民币、印度卢比、俄罗斯卢布、南非兰特、巴西雷亚尔,直到2014年底原油价格大跌,油气出口大国俄罗斯的货币汇率影响力指数大跌,低于南非兰特汇率的国际影响。
三、为什么金砖五国货币汇率的国际影响大相径庭?
巴西是世界上资源储备极为丰富的国家,其铁矿砂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第二位;锰矿储量为2亿吨,居世界第三位,产量占世界产量的10%。依托丰富的金属和矿藏储备, 2010年,巴西初级产品在巴西出口中的比例从28%升到了41%;2014年,初级产品占到了出口的一半。但是,资源产业的繁荣造就了制造业的窘境,制造业因为成本过高而难以生存,在巴西的产业结构中不断萎缩。而巴西并没有采取措施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制造业的比例。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逐渐显现,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下跌,巴西经济在2010年短暂复苏后便一蹶不振跌落负增长的低谷。巴西前总统罗塞夫无力带领巴西走出低谷,于2016年9月被弹劾下台。同巴西政局一样不稳定的是巴西的货币制度,频繁更换新货币是巴西货币制度的重要特点,自1967年以来先后更换过五种货币,1994年才发行新货币雷亚尔,并实行爬行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以1:1的比例兑换美元,由于国内经济基本面不足以支撑如此高的汇率,外汇储备流失严重。1999年1月18日巴西央行不得不宣布实现完全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导致巴西雷亚尔极易受到美元汇率变动的影响。同巴西经济一样萎靡不振的还有巴西雷亚尔的货币影响力,根据厦门大学编制的金砖国家货币国际影响力指数,巴西成为金砖五国中唯一个货币影响力一直为负的国家。2015年9月9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将巴西主权债务评级从BBB-降为垃圾级的BB+,评级展望为负面。展望未来,巴西雷亚尔的国际影响力恐怕难有起色。

图4
与巴西一样,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曾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第二大石油出口国,这两大产业创造了俄罗斯50%的出口贸易产值和40%的国家收入。丰富的自然资源促使俄罗斯经济过渡依赖油气产业,导致俄罗斯也难以幸免于资源的诅咒。随着页岩革命的到来,美国石油公司美孚和雪佛龙不断扩大产量,2014年7月页岩气和煤气层指数迅速上扬、原油价格相应迅速下跌(见图4),再加上西方国家禁止多家俄罗斯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获得长期融资的制裁措施,卢布汇率也随之下跌。2014年11月10日俄罗斯央行宣布不再对外汇篮子走廊设定上限和下限,也不再保持对外汇篮子走廊的经常干预,结束卢布与美元和欧元这两种货币的一揽子联系汇率机制。俄央行也同时表示,将放弃对卢布汇率的自动干预机制,不再以可预期的方式在卢布兑欧元和美元的汇率超过限度的时候入市支持卢布,无力应对庞大的外债负担和外汇储备急剧萎缩压力使俄罗斯被迫允许卢布汇率自由浮动。2015年俄罗斯GDP增长率为-3.73%、2016 GDP增长率为-0.2%,继2009年后俄罗斯再次进入负增长,见图1 。 2005年以来俄罗斯卢布净影响力走势呈“几”字型,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上升,在2014年底原油价格下跌之后又迅速下降,俄罗斯卢布的影响力聊胜于无。
印度是世界上的第二人口大国,人力资源丰富,在过去的20年间,印度经济以每年平均5.6%的速度稳定成长。2015年,印度GDP增速达到7.6%,超过中国的6.9%,在全球大型经济体中名列第一。但是印度最近的高速增长似乎得益于修改后的GDP核算方法。2015年年初,印度调整了GDP的计算方式,计算GDP的基准年份从2005年后移至2012年,生产成本计价也改为市场计价。此举令印度经济数据大幅修正:2013年至2014年GDP增速从4.7%修正至6.9%,而2012年至2013年的增速从4.5%上修至5.1%。通过改变统计方法,印度GDP一夜间几乎倍增,其今后两个财年的GDP目标更被调至约7.9%,“印度经济增速超中国”之声四起。但是印度GDP增速数据与其他经济指标不一致:工业生产、贸易、税收、PMI、信贷增长等指标均显示经济仍疲弱。印度卢比的汇率国际影响力也呈现一种疲弱的态势,虽然2005年以来印度卢比的净影响力一直稳定为正,并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显著提高,但在2012年进入快速下行通道,并从此与人民币影响力渐行渐远。
南非曾是非洲的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事务中保持显著的地区影响力。2009年之后,南非GDP增长率持续下滑,见图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南非经济总量依然落后于尼日利亚,同时被埃及赶超,从非洲第二大经济体降至第三。经济低迷加剧了南非底层不满,导致南非近年来骚乱事件不断,分别于2015年4月、2016年6月发生两起较大规模的骚乱事件。2017年2月24日,南非比勒陀利亚,当地民众举行排外游行,袭击外国人开的店铺,打劫商品。这一系列的排外骚乱使南非的国际形象受损,降低了外国投资者对南非的信心,导致南非人才将大量流失,外资大量撤离,这将使本来就不景气的南非经济雪上加霜。南非兰特的货币汇率国际影响力指数也呈现低迷的态势,2008年之前南非兰特影响力为负,雷曼兄弟破产后,南非兰特影响力跃迁为正,但此后再无起色。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力资源丰富,经济增长速度强劲,于2010年起超越日本成为GDP排名第二的超级大国。201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这一历史性关口,高达4.16万亿美元,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积累了庞大的外汇储备,这是稳定人民币汇率的强劲后盾,见图5。2005年以来,人民币对外影响力显著增强,并在2011年底远远超越印度卢比成为金砖国家货币中影响力最大的货币。

图5
四、金砖五国货币合作机制亟待深化,以推动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均衡发展
如上所述, 一国货币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国家经济实力,而且与以美元本位制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不无关系。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等四大央行的量化宽松暂时缓解本国或地区的金融危机,却导致全球资金泛滥,货币战争的硝烟弥漫,导致其他特别是新兴国家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而美联储开始“收水”之时,新兴国家不得不为严重的资产泡沫破裂和汇率崩溃买单。
面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积极探寻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均衡发展模式,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如推动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份额和投票权方面的改革,向金砖国家转移了超过6%的份额;金砖国家之间双边签署多个货币互换协议;启动和运营了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两个新的区域和全球性多边开发金融机构;完成了应急储备安排的相关谈判。但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均衡发展的新模式远远没有建立, 金砖国家应该加强相互协调立场,深化货币合作机制,强化金砖伙伴关系,让金砖厦门峰会在维护和巩固金砖国家金融稳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厦门大学人民币和金砖国家货币汇率国际影响力指数简介】
厦门大学的人民币汇率国际影响力指数衡量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其他货币的净影响程度 (即人民币对其它货币的影响减去其它货币对人民币的影响)除以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标准差和受影响样本货币的个数,其经济含义是人民币汇率收益率每变化一个百分点,其他货币汇率收益率平均净变化多少个百分点。现有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通常以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投资、储备的数额及在国际货币中排名作为标准来衡量其重要性,忽略了人民币汇率对其他货币的影响程度及其走势、发布频率低,不能区分人民币汇率对不同类型经济体货币的不同影响。而厦门大学人民币汇率国际影响力指数让汇率市场数据说话,使用每日汇率数据更新人民币汇率国际影响力指数,能够及时地跟踪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其它货币汇率的影响,不仅很好地展示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历次汇制改革实施后人民币国际影响力的变动,还可以用来分析重大国际国内经济事件发生后人民币对不同经济体影响力的变动方向和幅度。
2016年6月6日厦大经济学科首次发布人民币汇率国际影响力指数,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7月21日和8月11日又分别新增发布离岸人民币汇率(CNH)国际影响力指数和人民币中间价(CNYMUSD)国际影响力指数,回顾两次人民币汇改的市场化和国际化历程。2017年2月,厦门大学经济学科编制的基于G20国家的新指数,反映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G20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亚洲主要货币汇率的影响。3月,厦门大学经济学科在人民币汇率国际影响力指数的基础上,按照相同的规则编制了金砖五国对G20国家的货币汇率影响力指数。该指数是厦大研究团队运用定量分析进行经济系统数据分析的典范,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与工具,以数据分析为基础实证研究人民币和金砖国家货币汇率的国际影响,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高水平的、新型经济学智库的有益尝试。
(厦门大学人民币汇率国际影响力指数课题组 周颖刚、王艺明、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