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拔尖计划”项目迎来了10名2015级新成员,他们通过层层遴选正式进入团队。3月26日晚,新成员与老成员第一次参加集体活动,进行了班委推选,最终由黄鹤林和洪佶豪当选。在活跃的气氛下,全体新成员做了简短而不失活泼的自我介绍。
当晚,项目组还邀请到韩晓祎老师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关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入门知识讲座。他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应用:从简单的线性模型概念开始,指出线性模型在处理空间问题时的不足,并用一个最基本的空间计量的例子,解释了空间计量模型的核心内涵——通过在回归模型中增加一项用来表示某一个体和其他个体的联系的方式改进基本设定,即SAR模型。他还介绍了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应用实例,比如在社交网络里研究同伴效应(peer effect),或者在城市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中研究区域间的联系等。
本月,“拔尖计划”项目还邀请了周颖刚教授为学员们作研究指导。3月5日晚,与以往主讲人独立演说的形式不同,周老师邀请蒙莉娜老师共同参与现场的讨论,为本场活动带来了新鲜感。
周老师从点评其指导学生卢琪的论文初稿切入,从数据收集和处理出发,继而谈到变量设定、回归结果解释等论文写作的诸多方面,讲解了研究和写作的具体步骤、环节和注意事项。借由学生论文,周老师又引出的“房价”主题,在更广阔的背景和更专业的基础上,对房地产经济及其研究作进一步的解读与拓展。他先从中国地价与租金的关系谈起,阐述金融行业内部各公司间的资金联系、风险承担机制,深入剖析了房地产泡沫可能引起金融海啸的内在原因。他又以“次贷危机”为例,生动地讲解为何美国华尔街各家银行会因房地产问题而最终“连锁倒闭”。最后,周老师转向2017年厦门金砖会议的时事热点,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金砖四国”在金融行业话语权的变化。
3月12日,应届毕业生陆欣怡、樊金麟和王婧颖为拔尖计划班的同学们作保研、出国经验交流,介绍升学申请等经历。
陆欣怡已获保送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硕士项目机会,樊金麟保送至中国人大与美国德州农工大学联合博士培养项目。他们向大家介绍了从准备材料到入营面试等各个环节,解答了关于保研流程不同阶段的具体问题,鼓励有预期目标的同学注重细节并作合理的选择。
王婧颖收获了康奈尔、杜克、埃默里大学等国外名校的offer,她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留学申请的经历,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学校和不同项目的特点,准备出国需要的软硬条件以及基本流程等,提醒大家要从目标学校的地理位置、学校排名、课程设置和就业服务等多个方面考虑自己的期望设定。
3月19日,本学期第二次升学经验分享活动如期举行,许焕天、刘雨晨和郑临风三位同学分别结合自己的经历,与大家分享了有关推免、留学和出国交流的经验和体会。
许焕天回顾了自己申请推免的经历。他十分强调在申请材料准备过程中细节严谨的重要性,认为“细节决定成败”的说法不无道理。他表示,在有限时间内对不同项目作权衡取舍可以遵循一些“拇指法则”,例如,目标优先性等。在场的同学们就推免面试的准备技巧等方面和他作了进一步的交流。
刘雨晨就自己申请美国金融工程/金融数学项目的经验作了分享。他认为,从选校定位到材料准备,从网申到面试技巧和录取确认,都需要全面衡量、细致斟酌。对于美国的金融工程/金融数学的项目本身,他有层次、分步骤地描述了该项目的特点和要求。
郑临风结合自己在UCB的交流经验,分享了自己在美国学习、生活的一些细节和对中美文化差异的印象。他通过众多图文展示鲜活的生活体验和个人感悟,带领大家感受了一回出国交流的欣喜和乐趣。
本学期“拔尖计划”安排的集体活动,在各期讲座间隙安排了保研出国等经验交流专场,很好地帮助新老成员增强沟通、加深了解,促进项目成员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共同进步。
(“拔尖计划”学生 马清源 陆欣怡 肖健 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