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4-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北京举行,主题是加强国际合作、共建 “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厦门大学经济学科编制的人民币汇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币影响力指数,自2013年以来呈缓慢下降的趋势。高峰论坛在即,加强金融合作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核心内容,应推进人民币更多、更好地为共建 “一带一路”服务,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
“一带一路”是中国倡导的包容性全球化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畅想。同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二者共同构成了“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在美国主导的全球化退潮之际,“一带一路”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世界积极倡导和实践增量改革,探寻国际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均衡发展模式,旨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对接彼此发展战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赢发展,其本质是包容性全球化。
“一带一路”沿线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东北亚2国、东南亚10国、南亚8国、西亚北非17国、独联体其他6国、中东欧16国、中亚5国;涉及的总人数有44亿,占全球人口总数的65%,经济总量21万亿美元,占全球29%,货物和服务出口占全球23.9%, “一带一路”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十分巨大。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同4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2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联合国大会、安理会、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有关决议或文件都纳入或体现了“一带一路”建设内,形成广泛国际合作共识。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入,亚投行开业运营,成员总规模已达70个,丝路基金首批投资项目也已正式启动,实际拨付投资金额已达53亿美元。

图一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等机构共同编写的《“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7)》显示,2016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总额约为9535.9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达25.7%。中国向沿线国家出口自2011年以来整体呈现上升态势,2016年向沿线国家出口5874.8亿美元,达到近年来的高位。进入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有所下降,以货运贸易、贸易额、货运量计算的“一带一路”指数应声下跌,见图一。2015年以来,中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直接投资持续增长,但在中国对外投资总额中所占比例仍然相对较低。在区位分布方面,中国对“一带一路”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东盟)、中东(西亚)和南亚地区,中东欧地区吸引中国投资的起点较低,但增长迅速。
加强“一带一路”金融合作,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
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和投资的增加,人民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币汇率的影响力变化如何呢?厦门大学编制了在岸人民币汇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币汇率影响力指数,反映在岸人民币人民币汇率变动对1个东亚国家(俄罗斯)、5个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 、泰国 、越南 、新加坡 、菲律宾) 、4个南亚国家(印度 、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斯里兰卡) 、4个西亚北非国家(土耳其 、以色列 、埃及 、科威特)、1个独联体(乌克兰) 、一个中东欧地区(欧元区)、1个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共17个国家和地区货币的平均净影响。如图二示,人民币汇率对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货币汇率影响力在2005年显著上升由负变正,在2012年年中达到高点,在2013年之后人民币对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的货币汇率影响力呈缓慢下降的趋势。

图二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2016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对G20国家中各类型经济体的货币影响力有显著的提高,见图三。 可见,人民币汇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币影响力有待提高。

图三
2016年“一带一路”跨国金融合作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以来,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规模和范围迅速扩大(见图四),但主要的跨境收付量发生在港澳台和新加坡地区,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规模相对较小。人民币国际支付市场份额自2012年以来也有大幅提高,但是美元、欧元相比依然想去甚远(见图五)。

图四

图五
“一带一路”建设处在全面推进的关键节点,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就是要总结过去、规划未来,其中加强金融合作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核心内容。进行“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基础设施的互连互通,还是经贸合作的不断畅通,都急需金融支持,但根据中国信保国家风险评价模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险中等偏高的比例占比84%,整体风险水平和融资成本偏高,这就要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金融政策的协调,营造良好稳定的金融环境。当前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在调整过程中,‘一带一路’国家本币币值相对于国际上主要货币出现了较大的波动,而人民币对主要的国际货币相对稳定。因此,“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贸易结算、投资和国际储备中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能起到稳定作用。同时,要落实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设立人民币海外投资基金这一设想,应推进人民币更多、更好地为共建 “一带一路”服务,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
【厦门大学人民币汇率国际影响力指数简介】
厦门大学的人民币汇率国际影响力指数衡量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其他货币的净影响程度 (即人民币对其它货币的影响减去其它货币对人民币的影响)除以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标准差和受影响样本货币的个数,其经济含义是人民币汇率收益率每变化一个百分点,其他货币汇率收益率平均净变化多少个百分点。现有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通常以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投资、储备的数额及在国际货币中排名作为标准来衡量其重要性,忽略了人民币汇率对其他货币的影响程度及其走势、发布频率低,不能区分人民币汇率对不同类型经济体货币的不同影响。而厦门大学人民币汇率国际影响力指数让汇率市场数据说话,使用每日汇率数据更新人民币汇率国际影响力指数,能够及时地跟踪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其它货币汇率的影响,很好地展示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历次汇制改革实施后人民币国际影响力的变动。厦门大学货币影响力指数统计方法不但可以分析重大国际国内经济事件发生后人民币对不同经济体影响力的变动方向和幅度,还可以将人民币影响力与其他国家货币影响力做横向对比。
2016年6月6日厦大经济学科首次发布人民币汇率国际影响力指数,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7月21日和8月11日又分别新增发布离岸人民币汇率(CNH)国际影响力指数和人民币中间价(CNYMUSD)国际影响力指数,回顾两次人民币汇改的市场化和国际化历程。2017年2月8日,厦大经济学科编制了基于G20国家的新指数,反映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G20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亚洲主要货币汇率的影响,更新的指数如图三示。2017年3月5日厦门大学新增发布了金砖五国货币汇率对G20国家货币的影响力指数,说明人民币汇率国际影响力一枝独秀、各国货币合作机制亟待深化,更新的指数如图六示。

图六
这一系列人民币汇率国际影响力指数是厦大研究团队运用定量分析进行经济系统数据分析的典范,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与工具,以数据分析为基础实证研究人民币汇率在国际上和亚洲地区的影响力,也可对人民币汇改等政策实施以及英国脱欧、美国大选等重大国际事件的影响进行了定量评估,增强了经济政策建议的科学性,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高水平的、新型经济学智库的有益尝试。
(厦门大学人民币汇率国际影响力指数课题组 周颖刚、王艺明、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