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现代政治经济学系列讲座第八讲、第九讲陆续开讲。王亚南经济研究院(WISE)助理教授、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茅家铭受邀为两院师生做了一场题为“Information choice and political polarization(信息选择和政治两极化)”的学术讲座。讲座由经济学院王艺明教授主持。讲座主要围绕公众的信息选择以及他们的政治两极分化是如何受到媒体的影响。
茅家铭首先以政治事件报告中的两个媒体偏见为例展开演讲,第一个是关于美军于2003年12月2日在伊拉克的萨马拉市进行战斗的案例,第二个是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开除了联邦调查局局长詹姆斯·科米的事情。对于这两个事件,福克斯新闻、MSNBC和半岛电视台同时都做了报道,但使用了不同的描述,这表明媒体报道不是那么中性,因为总是包含了他们的政治喜好。Groseclose和Milyo(2003)发现某种媒体更有可能持有与他们最常提及的党派相同的政治导向,Gentzkow和Shapiro(2010)发现媒体的保守水平与当地市场共和党的比例呈正相关。
随后,茅家铭介绍了政治两极分化,可以看到共和党人和民主人士之间日益扩大的差距。政治两极分化甚至影响人们的婚姻决定,党内结婚的越来越多。Duca and Saving (2017)发现有线电视的普及也对两极化指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Sunstein(2001)声称我们的通信市场正在迅速转向人们以自己的观点来限制自由主义者观看和阅读的情况。因此,茅家铭引入模型来分析政治两极分化与媒体偏见之间的关系,从一个简单的同质消费者模型出发,并提供无偏见的信息。
最后,茅家铭对上述研究作了一些结论:我们建立了一个具有不同信仰的理性人士和具有不同偏见的媒体的模型。该模型能够得到一些符合经验观察的突出特征,特别是个人信息(媒体)选择的两极化和个人信念作为信息(媒体)消费结果的两极化。
5月23日下午,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莹助理教授莅临经济学科,为两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系列讲座第九讲,由经济学院柏培文教授主持。
黄莹认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首先来自社会矛盾,要善于透过矛盾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分析研究各种利益矛盾,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这对于分析和解决当前经济问题和矛盾有重要指导意义。
讲座伊始,黄莹重点介绍了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与社会矛盾,她认为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社会中客观存在的是“矛盾”,社会科学研究的是“问题”,要先理解问题与矛盾之间的关系。首先,问题是对矛盾的理性把握,理论是对问题的理性解答。矛盾直接存在于对象之中,以客观的形式表现出来。问题是一种“思”,面向现实生活世界的“思”。其次,不是所有的社会矛盾都可以提升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社会科学研究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提炼出具有时代价值、学术价值的“真问题”。最后,社会科学发展的全部奥秘正在于以问题为中心,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以“问题”的更替为中轴的相关概念、范畴新陈代谢的历史。
随后,黄莹讲解了建设和谐社会与社会矛盾以及研究社会矛盾必须抓住矛盾的特殊性这两个问题。当今社会矛盾呈现出非线性、不确定性、动态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正是由于矛盾的这些复杂性质,我们在研究社会矛盾时应该注重研究不同领域矛盾的特殊性、注重研究不同过程和阶段矛盾的特殊性、注重研究矛盾性质和矛盾斗争形式的特殊性。
最后,黄老师对整场讲座进行了总结,并且鼓励大家利用利益分析方法来分析时事问题,整场讲座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WISE2016MA 靳晏鑫 黄听 胡帆 经济学院 刘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