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科举办高校学术期刊建设研讨会(2018)

1111日, “高校学术期刊建设研讨会(2018)”在经济楼举行。会议由《中国经济问题》主编龙小宁教授、靳涛教授共同主持。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魏建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吴一平教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杨光副教授、华侨大学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魏下海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学院高翔副教授等学者受邀出席。会议就学术期刊的发展建设、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导向与现代方法运用、理论与应用经济学前沿理论发展等主题展开讨论,并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报告。

 

魏建教授首先作了题为“从综合刊与专业刊区别的角度谈经管文章的选用”的报告,介绍了综合期刊与专业期刊对于经济学论文选用的标准与偏好区别,提出综合期刊与专业期刊办刊路线的差异化与相对优势;同时介绍专栏、会议和约稿形式等几种可能提高论文刊用概率的几种渠道,为优化期刊竞争力提高期刊质量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思路。

随后,龙小宁教授作了题为“研究中国经济问题,探索经济规律”的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经济理论研究对经济学理论发展的推动力要远低于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其中的关键在于中国经济学研究应当回到问题导向的道路中来,特别是应当考虑到中国经济问题的特殊性,包括探讨中国问题的前因后果,正视中国制度背景的重要性等因素,才能提升中国经济学研究质量与影响力。

 

杨光副教授作了题为“Capital Control and Global Sales Strategy of Multi-products Exporters in the View of BC Dissimilarity Index”的报告,探讨了资本管制下的逆全球化问题,提出全球化的方式存在商品出口与资本输出两种形式,而资本管制的发生会改变这两种形式的相对比例从而改变企业行为。

 

吴一平教授作了题为“媒体曝光、信用风险与外部融资”的报告,探讨了中国失信企业名录曝光对上市公司后续外部融资的影响,并在不同社会网络与法律环境背景下考察了影响的差异性。

 

魏下海教授作了题为“企业内的逆向歧视之谜:‘方言溢价’真的存在吗?”的报告,报告基于六千多份广东佛山市外来务工人员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研究,指出“方言溢价”可能并不存在,原因在于“工资换社保”机制使得具有落户倾向的会粤语工人工资更低。

 

当天下午,精彩继续。梁若冰教授首先作了题为“交通市场改善是否促进了市场整合?——基于企业间贸易数据的研究”的报告,基于福建省高速公路网络数据与企业增值税发票信息探讨了高速公路发展对企业当地贸易与远程贸易的影响。

 

高翔副教授精彩解读“高速铁路在服务业分布中的作用——基于城市层级体系视角的研究”,提出服务业占比高的城市被高铁连接后服务业占比会越来越高,反之原本城市层级低的城市则无法分享高铁连接带来的好处。

 

WISE博士生林志帆作了题为《分析师关注下的企业创新:真抓实干还是装点门面?》的报告,指出分析师关注会给企业造成过大的短期财务压力,使得企业削减投资回报周期长的实际研发投入,但市场创新崇拜的氛围又给企业造成了“短平快”专利注水激励,扭曲了企业创新行为。

与会师生还就会议报告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经研所 杨伊婧)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86 592 )2186183
电子邮箱:jjcw@xmu.edu.cn
通讯地址:中国福建厦门大学经济楼
邮政编码:3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