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下午, “财税青年学者论坛第五十期”学术讲座在经济楼N302举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刘宇助理教授应邀做了题为 “State Capac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Capital Mobility: Evidence from China(资本流动视角下的政府税收能力与经济发展:来自中国的证据)”的学术报告。讲座由李培老师主持,经济学院老师和同学参加了讲座。
刘宇老师首先提到以Besley和Persson (AER, 2009)为代表的经典文献假定资本是不跨区域流动的,从而推断出地方政府税收能力和促进市场繁荣能力之间是互补的假说。该文的主要论点为资本流动可能弱化政府税收能力和促进市场繁荣能力之间的互补性。在梳理了相关的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的文献后,刘宇老师紧接着介绍了中国1994税制改革后,由于税务机关当时还比较缺乏对纳税人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监控的有效手段,一些不法分子就趁此机会利用伪造、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手段进行偷、逃、骗国家税款的违法犯罪活动。为此中央在全国范围陆续开展“金税工程”,利用覆盖全国税务机关的计算机网络对增值税专用发票和企业增值税纳税状况进行严密监控。
刘宇老师构造了一个包含地区征税成本差异的简单资本竞争模型,并发现尽管征税能力增强可以提高收入,这一正向关系会随着资本可流动性提高而减弱。在实证分析中,该文以“金税工程”为准自然实验对本文的相关假说进行实证检验。论文发现金税工程显著增加了地理崎岖度高的县的增值税收入和并提高了当地有效增值税率。虽然征税能力的提高对当地收入带来了平均的正向影响,但是对于资本可流动高的地区则这个正向作用较弱。这一减弱作用是由于企业退出所导致的,与模型预测一致。
刘宇的讲座思路清晰,数据系统详实,分析细致入微、层层深入。讲座期间,他与老师同学们就论文实证方法的细节问题、变量选择和模型构建的细节,文章结论的政策含义等进行了交流探讨,令参加讲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受益良多。
(财政系 李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