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下午,瑞士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魏钢应邀到访经济学科,为两院师生做了一场题为“保险融合社会治理,破解经济民生难题”的学术讲座。讲座由金融系赵正堂副教授主持,周颖刚教授为魏钢先生颁发富邦金融与产业论坛讲座纪念牌以及厦大保险专硕校外导师聘书。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到来终结了人们在长期高速经济发展阶段形成的惯性思维,使人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守住已有的成果和寻找新的发展之路,甚至回过头来思考如何解决长期经济高速发展造成的或没有惠及的老大难问题。而保险深度融合社会治理或可有效破解经济民生难题。
魏钢认为,保险的资本属性属于账外资本,且资金特点是预算性强、流动性高、成本低廉。接着指出保险维护损益表、保护资产负债表、提升信用程度和释放资产流动性等四个方面的作用。保险的工作原理具有三个维度,第一维度是运用大数法则来对冲空间,第二维度是通过有限责任来对冲时间,第三维度是对冲资本市场。一般来说保费由建模损失、经营费用、股东利润这三方面构成。合成风险标的转化为可以产生经济收益的资产是保险的基本功能。他尤其强调保险费是风险存在的成本,不是风险发生的成本。
他还指出了巨灾风险的三个因果维度,首先根据自然能量释放量级来判断灾难损失,再由灾难损失预判导致的次生财务灾害。巨灾的次生财务灾害路径以小到大的方式包括家庭灾害、产业灾害、财政危机、政治维稳。由于巨灾对大众以及社会的危害极大,近期中国灾难频发,因此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他认为,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涉及政府、保险公司、保险监管部门、社会公众等多个参与方,各方的角色定位需要清晰界定,以发挥最大合力。巨灾保险一定程度上的公共品性质,决定了政府应扮演主导者的角色。保险公司是巨灾保险的承保方,其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巨灾保险工作的成效。从可持续性角度看,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确保可持续发展是内在要求。其中,如何实现政府、保险公司、社会公众之间的共赢是关键。
整场讲座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WISE 2016MA 郁秋兴 藏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