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区域、城市与空间经济国际学术会议开幕式于厦门大学经济学科召开

 

201762日,由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邹至庄经济研究中心以及 Spatial Economic Analysis(《空间经济分析》)杂志联合主办的 2017第六届区域、城市与空间经济国际学术会议” 在厦门大学经济楼N303拉开帷幕。此次会议为期两天,旨在提高学术界对中国区域、城市与空间经济各类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同时也为国际知名学者与国内学者之间搭建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

 

会议开幕式由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院长助理赵敏强教授主持。首先,赵敏强教授热烈欢迎了所有嘉宾的到来,他表示,厦门大学有着悠久的建校历史,在经济领域拥有先进的教研水平。厦门大学经济学科从创建初始,发展到当前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以及邹至庄经济研究中心“三位一体、一体两翼”的模式,历经风雨,也收获硕果。此次能担任区域、城市与空间经济国际学术会议联合主办方,他代表厦大经济学科表示由衷感谢,并希望此次研讨会能成为与会者一次愉快而难忘的会议经历。随后,联合主办方代表Mark Partridge教授上台致辞,他对于本次研讨会能够在美丽的厦大校园举办感到十分高兴,并向主办方、参与研讨会的学校及机构致谢。

自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David Albouy教授首先为我们带来第一场主题演讲,题为“房屋需求、生活成本不平等和购买力危机”。

 

Albouy教授首先分析了1959年到2014年美国人在购房上的开销图,图片表明食物、衣服上的支出比例在逐年下降,住房支出关于居民收入或支出比逐年上升。房价的增高并没有削尖美国人民在住房支出上的开销比例,依然居高不下。随后,他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方面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报告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一、房屋需求节节攀升;二、使用时间序列数据建立模型,结论与面板数据得出的结论一致;三、房屋需求相对价格和收入是缺乏弹性的;四、自1970年以后增长的合租支出可部分的由价格解释;五、穷人的房屋支出占生活开销成本的比例更大;六、随着相对承租成本增加,不平等现象恶化;七、增加的承租成本和收入不平等对下降的购买力水平做出部分解释。

第二场主题演讲由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符育明教授题为中国经济发展空间和房地产问题”。

 

符教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一是中国经济发展及其空间结构,考虑了空间结构的歪曲因素。二是阻碍城市形成和分化的因素。三是重新思考城市发展问题,对如何建立城市等问题做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探讨。 

首先,1990年至今的中国经济发展概况图显示中国经济走势良好,然而1990-2015年的数据显示这并未增加国民幸福指数,同时也显示了城市居民相对农村居民的幸福指数更高,主要原因可能是城乡存在机会不平等。随后,符教授探讨了影响房屋定价的因素。最后,教授介绍了几方面的壁垒。其一是城市进入和小城市生存能力的政策壁垒,如社保医保水平,二是本地公共金融壁垒,三是从价财产税的缺失,如非户口所在地居民无法享受当地公共服务等。

 

据悉,本次区域、城市与空间经济国际学术会议共吸引了近百位国内外学者参会,明日的会议将迎来Jens Suedekum教授和Vincent Yao教授的两场主题演讲。此外,会议还将在两天的议程中开展18个平行会场,讨论议题涉及房产定价、城市交通发展、空间和房地产问题、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聚集效应等多个方面。前五届区域、城市与空间经济国际学术会议已分别在暨南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成功举办。

 

 

WISE 林安语 2016MA王梦蝶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86 592 )2186183
电子邮箱:jjcw@xmu.edu.cn
通讯地址:中国福建厦门大学经济楼
邮政编码:361005